老苏服务日记2023年4月13日

作者:北垦农机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7日16:47:34 1484次浏览
分享到
老苏服务日记2023年4月13日

老苏服务日记


4月13日  雨。

      

昨天气闷,晚上不知何时起就下雨了。今日无修阳台静坐听雨,见阳台边桔树花含苞待放,思绪万千,不知不觉回忆童年。

      

我家原是芙蓉公社五联大队26队也叫永红生产队。住在现在加油站对面的山凹里,1971年永红队队长响应县政府号召,动员生产队全体成员搬迁至太泊湖二大队,就是现在的泊湖村安家落户,种粮植棉。

      

但是其中有三户户主有特长,被留下了,我家就是留下之一。我父亲是手艺人,还有祖传草药傍身,在当地医救过不少人,是公社联合厂留下的,另两家则是五联大队留下的。他们一家本就在原芙蓉邮电

局边住,另一家是跟我们家隔壁,后路边亲戚搬家太泊湖,他就搬到亲戚家的房子里,就剩我一家还在山凹里住。记得那年冬天特别冷,我们一家就靠火桶烤火取暖,白天我们小孩疯玩,棉衣都会弄湿,

晚上睡觉后,父母亲就把我们的衣袄放在火桶里烘干,第二天起来就又可以穿。可是在一个雪花飞舞的夜晚,母亲发现家里失火了,是她叫醒了父亲和哥姐。听母亲说当时真是很危险,父亲把房门后的

半桶尿都浇到起火的火桶里,也没有把火灭掉,还是她跑到屋北山上大声呼叫:起火啦!快来人救火!救命!是一群手提铁桶和脸盆的农场知青闻训赶来,从屋后水塘打水才扑灭了大火,救了我的家。


     可能是当年我太小,只有四岁多点,也可能是我睡得太沉没有醒,我一点都不记得那天晚上的情景,倒是第二天天亮,我记得父母亲不让我们起床,说家里请来了裁缝师傅为我们做新衣服。后来穿了新衣

起来,发现堂屋被开了一个“天窗”,屋外有很多被火烧过的衣服小残片,大的残片已被母亲集中起来,说洗干净可以做鞋底和鞋衬。失火没多久,我家也从山凹里搬到公路边邮电局往上的地方,也是搬去

太泊湖人家的房屋。

      

在路边住,每年都看到城里来的大客车,送来胸带大红花,肩背解放军一样的背包,有的还双手提网络提兜的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有男有女,他们都住在大楼里,统一在食堂吃饭,食堂早上六点半开饭,

早餐是每人两个馒头一碗稀饭,中午十一点半下班排队打饭,晚餐五点半跟中午一样吃干饭。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眼馋他们的白面馒头,看得他们吃馒头我们只能吞口水。有时也会有人拿个馒头分给

我和小伙伴吃。

       

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也跟着姐姐去地里淘落花生和红薯,淘回来的花生母亲就放进大篾盘里,拿到太阳下嗮干。

     

那个年代花生红薯都是生产队的,只有队里统一上交大队或粮站,商店里的商品大部分都是凭票供应,比如副食要粮票,布要布票,连点灯的煤油也都凭票才能买。在农村如家有一块香肥也都会觉得高人一等,

能够显摆一阵。而我们生产队搬走了,后来还是父亲的朋友队长同意把户口挂在他们生产队,才能有供应粮和其它票证。也因如此,五联只有我一户可以在山边开荒种地,种些花生等杂粮和养猪,

卖了换点零用钱补贴家用。

       

记得有一年秋季,有一男一女两个知青,看到我家嗮的花生,问我母亲能不能卖点给他们,说要带回上海。母亲从家里搬出半袋嗮干的花生,那女的抓了一把拿在耳边搖了几下,听到花生搖得响响的,

后她又跑到外面的篾盘也抓了一把放耳边搖,听不单响声。然后见那女的把男的拉一起嘀嘀咕咕说了一通我们听不懂的上海话后,只见那男的问我母亲搖得响的多少钱?搖不响的多少钱?我记得好像是

干花生要四毛一斤,潮的只要三毛一斤。母亲刚说完,只见那女的就剥开干湿两粒花生,又跟男知青嘀嘀咕咕几句后要了十斤没嗮干的潮花生。母亲要他们买干的,他们却说母亲骗他们,干的搖得响是

瘪的外面花生饱满,而且还便宜一毛一斤。说得母亲无语,只好称了十斤卖给他们,他们拿出一个新人革包装好,临走前母亲还再三叮嘱回去还要嗮,他们说已知道了还说母亲真啰嗦。可是大约是一个

星期后,他们俩又拿着人革包来了,我看到包里花生长出了呛人的绿霉。他们说要母亲退钱,后来还是邻居大爷做和事佬,叫母亲给了五斤干花生。

       

还有一年腊月的一天下午,应该是父亲离去的那年腊月,有一个女知青到我家,她跟母亲和姐姐聊着聊着,母亲就叫我去灶门口将两个灶生火,她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花生炒起来,又把另一个锅里煮红薯。

待花生炒熟,红薯烀好,都端上桌请女知青吃,那天女知青在我家吃过了晚饭,临走时母亲还把炒花生给她装了一书包。等那女知青走了,母亲和姐姐好像都很兴奋。

      

第二天上午,头天来的女知青又来了我家,不过这次不是她一起个人,而是被两个女知青押着来的,当时母亲也是一愣。后来两个押她来的知青问母亲昨天她是不是在我家吃吃喝喝?是不是说她家父母是

大领导,能搞到什么什么紧俏商品的票?看到母亲直点头,她们又说那女的什么背景都没有,就是骗吃骗喝的骗子,问母亲昨天吃喝要多少钱?母亲开始也很生气,可后来说算了,就当年成不好没收到,

说那女孩还年轻,也不要再难为她了。

      

其实家住农场边的我,也见到很多知青的事,那年代下乡知青真的很苦很累,就拿双抢来说,田里水稻收割倒,就捆成捆,用扁担桃到嗮场,进嗮场有一磅秤,知青都挑担过称,听说每个人都有限定任务,

完不成就不能吃饭。好在身强体壮的知青力气大,他们帮力气小的挑到磅秤前换人,让他们挑过磅秤,去计算完成的任务。团结友爱在任何年代都值得赞美。

      

知青里大有人才,一个腿有残疾的知青,就凭从家里带来的一个照像机,闯出了一片天,还在农场场部开了一《阿翘照像馆》,他不但不用下地干农活,还因此俘获甜美的少女之心与之喜结连理。

     

还有一个叫“小地主”的知青,人家是手眼通天,他手眼通地。春耕时节,田野蛙声一片。他提桶从田埂转上一圈要不了两小时,就能提回大半桶黄鳝,他也因此绝活,找到会做菜的女友。

       

“丰城猎人”不但会带狗狩猎,还能采药,会跌打疗伤。

     

 我最佩服的当属驾驶东方红拖拉机的知青,那时的履带东方红拖拉机,用一根拉绳起动,起动时那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拖拉机在前面开,后面大犁上还有一个副驾驶员用方向盘一样的圆盘调整丝杆控制

大犁犁地深浅。“铁牛”耕地快又好。冥冥中我跟农机有缘,现在是个专给“铁牛”治病的农机医生。

     

还有很多很多有本事的知青,有土木工程设计师,他们在农场基建队工作,听说后来还带基建队承建了共青城羽绒厂。后来的农场棉纺厂听说也是按他们设计的图纸施工建成的。

       

农机厂里也走出好几个机械工程师,后来他们回城,但是他们的技术传下来了。

       

还有一上海知青,他在加制连办了一个酱油厂,用黄豆生产的酱油非常好,不但供农场和我们彭泽,听说还远销湖口、都昌和景德镇。后来他也回了上海,听说在上海也还是干酱油酿造。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农村因知青而精彩,知青因农村成就辉煌。

     



2023.4.13.晚匆草于芙蓉。



上一条:老苏服务日记2023年4月14日 下一条:老苏服务日记2023年4月12日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