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行业,美国拖拉机也经历了多次严重的危机,危机之中企业是如何表现的,凭借什么来度过难关,依靠哪些招数来创造奇迹?政府机构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危机之中的生存发展之道,为您讲述三次农业危机/经济危机中企业的故事。
讲到经济危机,您可能会想到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以当年10月29日股市崩盘(史称黑色星期二)为标志,危机从金融、到工商业最后到农业,席卷了整个经济领域,拖拉机行业也深陷危机,年销量从危机开始时1929年的22万台, 骤降1933年的1.1万台,而立之年的拖拉机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们的中篇将从这里开始。
一、 农业遭受了怎样的重创?
1929年10月29日的股市崩盘,引发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到1933年,美国有1500万人失业,每四个美国人就有一人没有工作,一半的银行倒闭。突如其来的大萧条给农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930年出台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Bill)更是雪上加霜,其他贸易伙伴对美国产品同样加征高额关税,国际贸易在1929-1934年下滑了2/3,农产品价格暴跌,玉米便宜得只能当柴火烧。
农民们团结起来,封锁牛奶外运,威胁处死地方银行行长,拖延贷款抵押品的拍卖。但一切都无济于事,1929-1932年间,农业收入降低了60%,三分之一的美国农民失去了土地,1930-1935年超过75万家农场破产。
与此同时,在美国大平原地区肆虐的干旱和沙尘暴(The Dust Bowl),使得多地农田损毁、庄稼颗粒无收、数百万农民流离失所,纷纷外出谋生。
在美国大平原地区肆虐的沙尘暴
拖拉机销售一落千丈,1929年还处在22.3万台的高位,次年降到19.6万台,1931年骤跌至7.2万台,1932年和1933年只有1.9万台和1.1万台。
二、 企业如何自救?
迪尔公司
1929年,随着福特退出美国市场,迪尔公司成为仅次于万国的第二大拖拉机制造商,当年的拖拉机销量3.57万台,主要产品是D型拖拉机,市场占有率约16%,第二年拖拉机销量降为2.68万台,销售额是6400万美元,1931年销售额几乎腰斩为2700万美元,1933年更是跌倒870万美元,拖拉机销量不足千台(870台),市场占有率仅为7%,在最困难的1931-1933年,累计亏损1100万美元。
迪尔公司不得裁员减薪以自救,1931年公司员工裁减了75%,从4800人降到1270人,留下来的员工工作时长减少,不少人干的是“创造工作”(Make Work)的活儿。这一年,犁厂工人的时薪降了7%,管理人员的工资削减5-10%, 次年再降25%;最低养老金下调了17%。但对下岗的工人仍然提供医疗保险,原来租住工厂建造的廉租房的继续让他们居住。
在国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公司竭力开拓国外市场,1928-1931年,向苏联出口产品980万美元,仅1930年出口苏联就占了全年销售的10%。与此同时,在南美和南非市场开发上也取得积极进展。
1934年上市的约翰·迪尔A型拖拉机
加快新产品的开发,1934年推出了与万国法尔毛类似的A型拖拉机,次年小型的B 型拖拉机上市,1938年全新外型的A型和B型拖拉机推向市场,新产品的陆续上市,加上“罗斯福新政”(Roosevelt’s New Deal)开始在农业上发挥作用,整体经济逐渐复苏,到迪尔公司成立百年的1937年,公司的销售收入首次超过1亿美元。
1935年约翰迪尔拖拉机广告,强调其经济性和容易售卖
在“大萧条”期间,迪尔公司允许用户延期付款的“善举”也一直为业界津津乐道。当时有数百万美元的应收款收不回来,公司决定允许客户在经济好转后还款,并不收罚金。公司还扩大信贷规模,答应农民可以分期、延期付款,甚至短期无偿提供农机具。此举为迪尔公司赢得了难得的客户忠诚度。
卡特彼勒公司
1925年卡特彼勒公司成立时,其年销售额是2100万美元,1929年已达到5200万美元,同年12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1930年销售额降到4540万美元,1931年猛降57%,1932年又下降了31%,公司首次出现亏损160万美元。
面对糟糕的国内市场,卡特彼勒顶住政治压力,向苏联出口履带拖拉机;并在内部整合资源,合并工厂,压缩费用。
新产品开发也成为其度过难关的有效举措。卡特皮勒采取了增加产品型号的办法,特别是推出小型(small)产品,还先后推出了其他型号的汽油驱动的履带拖拉机。1931年推出的 DIESEL SIXTY则是柴油发动机成为重型装备的主要动力的起点,而其新研发的柴油发动机也成为行业的亮点。
卡特提供切换组件,用户从汽油机切换到柴油机成本降低
在1928年收购Russel平地机公司的基础上,1931年推出新的平地机,向工程机械领域拓展,而“新政”推动下的大量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卡特彼勒公司更有用武之地,在著名的胡佛大坝和旧金山金门大桥的建设中其设备均发挥了重要作用,1935年其销售额比1932年上升了1.7倍,1936年达5400万美元,超过了1929年高峰时的水平。
在经营最困难的时期,卡特削减了所有工人的工资,管理人员减薪20%。一些工厂每周工作4天,以容纳更多的工人上班,员工人数也被迫裁减。1934年,销售和利润增加,公司开始增加雇员、增加工资,该年年底平均工资高于1929年。
正是在“大萧条”期间,卡特彼勒完成了从农机设备公司向工程机械公司的初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