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主要农机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作者:北垦农机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4日16:20:26 4297次浏览
分享到
国外主要农机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1.国外主要农机企业概述

  目前国外主要的农机企业有:年销售收入在百亿美元级的迪尔(Dcere)公司和凯斯纽荷兰(CNH)公司,年销售收入在几十亿美元级的阿格科(AGCO)公司、久保田(Kubota)公司和克拉斯(Claas)公司,年销售收入在几亿美元级的沙姆道依兹法尔(Same Deutz-Fahr)公司、库恩(Kuhn)公司、格兰(Kvemeland)公司以及日本、韩国、独联体、印度等国的其它农机企业。

  和过去相比,当今国际农机企业的集中度大为提高。曾经在行业中如灿烂群星交相辉映的国外知名农机品牌,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大多归入到几个大型跨国公司集团的麾下,如菲亚特农机(Fiatagri)、福特(Ford)、纽荷兰(New Holland)、凯斯(Case)、万国(International Harvester)、斯太尔(Steyr)、法莫(Farmall)等的农机品牌进入了凯斯纽荷兰;阿里斯查尔默斯(Allis-Chalmers)、麦赛福格森(Massey Ferguson)、芬特(Fendt)挑战者(Challenger)、维创(Vahra)、怀特(White)、奥利费(Oliver)、密尼阿泊里斯莫林(Minneapolis-Moline)、新思路(New Idea)、格林那尔(Gleaner)等农机品牌进入了阿格科公司;沙姆(SAME)、道依兹法尔(Deutz-Fahr)、兰博尔吉尼(Lamlborghini)等农机品牌进入了沙姆道依兹法尔集团。

  2001年世界农用拖拉机拥有量为2685.4万台(不含园地拖拉机),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

  世界上**大的农机企业--美国迪尔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37年,由约翰迪尔(John Deere)先生创立,1868年开始使用“Deem & Company”这一公司名称。目前商务遍及160个国家与地区,2003年底总资产262.58亿美元,雇员43221人。

  凯斯纽荷兰公司于1999年11月由欧洲的纽荷兰公司与美国的凯斯公司合并而成,2003年年底总资产186.61亿美元。凯斯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42年,由杰罗姆凯斯(Jerome Increase Case)先生创立。纽荷兰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95年。

  总部在美国的阿格科公司成立于1990年,1993年到1994年收购了英国的麦赛福格森公司,1997年收购了德国的芬特公司,2002年收购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农用橡胶履带拖拉机,2003年又收购了芬兰维创公司。2003年年底总资产有28.39亿美元,雇员11278人。

  日本久保田株式会社是综合性企业,建立于1898年,农业机械是它的一个事业部。2003年财政年度总资产有11390.11亿日元。

  德国克拉斯公司是世界上著名的联合收割机制造商,由弗朗兹·克拉斯(Franz Claas)先生于1914年建立。1936年推出它的第**台牵引式联合收割机,1953年推出自走式联合收割机,20世纪末期开始介入拖拉机。2003年年底的总资产有14.128亿欧元,雇员8391人。

  沙姆道依兹法尔集团以意大利的沙姆公司和德国的道依兹法尔公司为主体,于1995年成立,2002年年底的总资产有5.313亿欧元,雇员2622人。沙姆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927年,道依兹法尔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64年。

  农机具著名制造商是库恩公司和格兰公司。法国的库恩公司于1828年由约瑟夫库恩(Joseph Kuhn)先生创立,从1946年起隶属于总部在瑞士的Bucher Guyer公司。挪威的格兰公司于1879年由加百利?格兰(Gabriel Kvemeland)先生创立,1928年制造出它的第**台机型犁。2003年年底总资产有3.64亿欧元,雇员3100人。

  由于中国农机市场对产品质量与价格的要求有不同层次,所以除上述企业外,韩国、独联体、印度、巴西等国的农机产品也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使国内农机企业的目标市场构成多层面的竞争。

  韩国目前有5个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机制造企业,其中主要是国际株式会社(以下简称“国际”)、东洋株式会社(以下简称“东洋”)、大同工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大同”)。这些企业早期从日本引进技术,其中国际采用的是洋马公司的技术,东洋采用的是井关的技术,大同采用的是久保田技术,目前产品质量和性能已基本接近日本同类产品水平。近年来实现了部分技术来源的多样化,国际、东洋、大同3个企业44.76kW以上的拖拉机,有不少型号使用的是美国约翰?迪尔、福特及纽荷兰等公司的技术。3个企业主要产品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其它一些农业机械和非农机产品。

  独联体国家的农机企业主要有白俄罗斯的明斯克拖拉机公司,独联体中轮式拖拉机主要制造商、俄罗斯的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公司,(俄罗斯农用履带拖拉机主要制造商)、井拉基米尔拖拉机公司、俄罗斯中小型轮式拖拉机主要制造商与联合收割机制造商罗斯托夫农机公司和塔干洛克联合收割机公司、乌克兰的哈尔科夫拖拉机公司等。目前独联体国家农机产品的技术水平,总体来说与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水平相当。

  印度的拖拉机制造业从1961年开始,先后有20多家拖拉机企业,但目前能生产的不到20家。排在前6名的是M& M、Escorts、TAFE、PTL、HMT和Eicher。其中,除PTL外,其余均与国外企业先后有过合作关系,如M& M与万国收割机,Escorts与波兰乌尔苏斯和英国福特,TAFE与英国麦赛福格森,HMT与捷克,源自德国的Eicher与芬兰维美德等。此外,20世纪90年代后期,意大利纽荷兰、美国约翰?迪尔、意大利沙姆均在印度建立了自己的子公司。

  巴西走“外资主导型”的开放道路,农机企业主要是美国迪尔、英国麦赛福格森、芬兰维美德、意大利纽荷兰在巴西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巴西农机近年来产量有所增长,出口约占其产量的1/3。

  1.从市场需求与制造能力出发,调整产品结构,延伸服务领域

  迪尔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农业机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具)、商用与市政机械、建筑与林业机械、动力系统(柴油机与传动系部件等)。2003年迪尔公司各类机械的销售额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是:农业机械占47.3%,商用与市政机械占20.8%,建筑与林业机械占17.6%,信贷收入占8.7%,其它收入占5.6%,这一比例在近3年来变化不大。

  凯斯纽荷兰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农业机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柴油机、农机具)、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等。2003年其农业机械销售额占总销售收入的67%,比合并时提高10个百分点;工程机械占27%,比合并时降低9个百分点;信贷收入占6%。

  阿格科公司的产品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柴油机、牧草机械、农机具及零部件等。2003年拖拉机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58%,联合收割机占9%,牧草机械占13%,零部件占15%,农具及其它占5%,与上一年变化不大。

  久保田公司的机械类产品是它4类产品中的一种,主要是中小型拖拉机、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以及内燃机、工程机械、电子设备、自动售货机等。机械类产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近5年约为37%~48%,其中农业机械与内燃机的净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5年来逐年提高,从1999年的33.8%提高到2003年的43.1%。

  沙姆道依兹法尔公司的产品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具、配件等。2003年拖拉机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83.3%,联合收割机占2.2%,农具占0.5%,配件占13.7%,其它占4.1%,和前两年相比,联合收割机与农机具的份额逐年下降。在销售额中,沙姆占32.1%,道依兹法尔占43.1%,兰博尔吉尼占20.5%,休尔里曼占4.3%。

  克拉斯公司的产品包括联合收割机、牧草机械(牧草收获、打捆、吊装等)、拖拉机。2003年其农业机械销售额比上一年增加了15.8%,占总销售收入的90%(其中的17%是配附件)。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主要农机企业的营销理念早已从推销产品过渡到推销解决客户问题的方案上来。所以,许多公司都有自己的农业技术研究机构为客户提供农业技术方面的服务,这一方面延伸了对市场的服务链,同时也推介了自己公司的产品。

  2.兼并重组势头仍在,但体现兼并效益的程度不同。

  国外有的学者将大型农机企业的发展模式分为纵向一体化模式与模向一体化模式。国外主要农机企业在资本运作过程中,特别是横向一体化模式企业,兼并重组是它们发展壮大的主要手段之一。

  迪尔公司的扩展模式和国际工程机械巨头美国卡特彼勒公司一样,属于纵向一体化类型。它的兼并重组通常在运作国际业务、吸纳上下游伙伴或扩大业务领域时应用。如迪尔在从事国际业务中,常通过用统一品牌,建立合资企业以及营销协议来实现增长,而不是购买竞争对手,它在独联体、中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业务扩展就是这样。又如,1999年3月,迪尔收购了其电子技术供应商InterAg Technologies, Inc.等。10年来,迪尔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在60%~80%,近3年均处于下线,但也使自己始终保持了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意大利菲亚特公司于1919年首次批量生产拖拉机,1974年成立Fiat Trattori公司,1984年改名为Fiatagri,1991年菲亚特收购了美国1978年元旦成立的福特纽荷兰(Ford New Holland)公司后,与菲亚特农机重组的新公司命名为N.H.Geotech,1993年改名为纽荷兰(New Holland)公司。原纽荷兰公司是189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注册的农业机械公司。1999年11月菲亚特集团收购了美国著名的凯斯公司,将纽荷兰公司与美国的凯斯公司合并而成凯斯纽荷兰(CNH)公司。原美国凯斯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42年。近几年,**大的兼并重组是纽荷兰与凯斯的合并,从而成为从事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与金融服务,年销售额在百亿美元的企业。在农业机械上继续使用各自的“纽荷兰”和“凯斯万国”商标。合并的目的之一是在世界平台上实施战略采购,以降低成本。凯斯纽荷兰成立以来,整合效果不明显,运营的预期似乎不够理想,直到2003年,销售收入人才接近合并时的规模。看来整合凯斯和纽荷兰两条势均力敌的“大鱼”比“大鱼吃小鱼”的整合要费力得多,兼并效益的体现尚需时日。

  阿格科公司的扩展模式属于横向一体化类型。它采用多品牌战略来收购和扩张,用收购来建立并共享销售网络,通过选用标准零部件和入股与其它公司共享供应商的方法来架构制造供应体系。阿格科公司近5年来的总资产周转率为107%~124%。特别是近些年阿格科公司的兼并势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该公司在1993年到1997年接连收购了英国的麦赛福格森公司和德国的芬特公司,筹建阿格科公司的核心人物--罗伯特?拉特利夫(R.Ratliff)在2002年又担任首席执行官后,2002年3月收购了卡特彼勒公司的挑战者(Challenger)MT系列农用橡胶履带拖拉机的设计、装配线与业务,2003年又收购了在欧美拖拉机企业排行第5的芬兰维创公司。2003年总资产为28.39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35%,同时资产对销售额及利润的回报率也有一定的提高,2003年资产对销售额的回报率为123%,资产利润率为2.6%。

  意大利的沙姆公司,1972年兼并了兰博尔吉尼(Lamborghini)公司,1977年兼并了休尔利曼公司,1995年兼并了德国的道依兹法尔(Deutz-Fahr)公司,组成了沙姆道依兹法尔集团(SDFG)。

  在20世纪90年代末,克拉斯公司引起行业注意的举动是推出Xerion拖拉机,2003年曾获得了法国雷诺农机业务的51%股份,并从2003年10月起,推出使用克拉斯绿与红色轮辋的拖拉机。

  库恩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生产脱粒机,后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牧草机械生产厂。1987年兼并了Huard,扩充了耕整地与播种机具;1990年兼并了Matelest,扩充了草坪机具;1993年兼并了Audureau,扩充了青/干草机具与喷雾器;1996年兼并了Nodet,扩充了精量播种机与喷雾机;2002年兼并了生产饲料车和肥料撒布机的美国Knight。库恩公司在兼并各农机具生产商后,成为能生产耕整地机具、播种机具、牧草机械与植保机械的大型综合性农机具制造商。

  格兰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生产机引犁,1955年收购了挪威的Globus Maskinfabrikk,1973年收购了丹麦的Plovabrikken Fraugde,1993年收购了丹麦的Maskinfabriken Taamp,1995年收购了意大利的Macchine Agficole Maletti,1998年收购了荷兰著名的Greenland集团,直到2003年,收购兼并一直在进行。格兰公司在兼并各农机具生产商后,也成为能生产耕整地机具、播种机具、牧草机械与植保机械的大型综合性农机具制造商。

  为了实施兼并重组战略,迪尔、凯斯纽荷兰、阿格科、沙姆道依兹法尔等公司,均设立自己的投资公司来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资本运作。各公司在资产扩展时,也注意有的业务须择时进退,动态调整。如著名的美国卡特彼勒公司为了专注工程机械业务,2002年将农业橡胶履带拖拉机的业务转移给了阿格科公司;凯斯与纽荷兰于1999年合并后,将原纽荷兰在加拿大的Genesis拖拉机资产出售给布霍勒(Buhler)公司,将原凯斯的Fermec公司卖给捷克的依尔佛斯(Earthforce)公司。

  在知名品牌初兼并重组时,原来个别不太知名的品牌却比较活跃,如美国的Mc Cormick,意大利的Buhler,美国的Farmtrac等。

  3.注重R&D以及装备能力的投入,技术进步加快

  随着国际市场形势的改善,近几年国外农机行业技术进展的步伐和前些年相比明显加快,这和国外主要农机企业一贯重视对研究与开发(R&D)的投入有直接关系。国外主要农机企业R&D费用对销售额的比值基本在2%~5%范围内。一个有意义的现象是,在农机不同行业中,常常是位居行业排头兵的企业也是该行业中R&D费用对销售额的比值**高的企业,如拖拉机企业中的迪尔公司,收割机企业中的克拉斯公司,农机具企业中的库恩公司。

  迪尔公司2003年用于R&D的支出为5.77亿美元,其对销售及其它收入的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不低于3%,从1999年后提高到4%上下,这一比例如果以产品的销售额为分母,则在20世纪90年代不低于3.5%,而从1999年后提高到4.3%~5.3%。即使在亏损的年份,也未受到大的影响(如2001年,迪尔亏损6400万美元,但其当年R&D费用仍高达5.9亿美元),从而保证了迪尔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凯斯纽荷兰公司2003年用于R&D的支出为2.59亿美元,3年来R&D费用对销售及其它收入的比例保持在2.4%~3.2%,而如果以产品的销售额为分母,则为2.6%~3.4%。与合并时相比,新产品对销售额的贡献率大为提高,2003年在60%下。

  阿格科公司2003年用于R&D的支出为0.71亿美元,3年来R&D费用对销售额的比例保持在2%上下。

  久保田公司2003年用于R&D的支出为264亿日元(约合2.2亿美元),其R&D费用对销售额的比例在1999年为3.8%,本世纪因经营状况,这一比例有所降低,2003年为2.9%。

  沙姆道依兹法尔公司R&D费用对销售额的比例在近几年大致保持在2.4%~3.2%。2002年用于R&D的支出为1942万欧元,对销售额的比例为2.4%,2003年有所提高。

  克拉斯公司R&D费用对销售额的比例在收割机行业中较高,近5年保持在4.3%~5.0%,并且在逐年提高。2003年用于R&D的支出为6720万欧元,对销售额的比例为4.5%。

  库恩公司R&D费用对销售额的比例在农机具行业中较高,多年来保持在4.5%上下。格兰公司近3年R&D费用对销售额的比例均接近3%,2003年用于R&D的费用为1450万欧元,对销售额的比例为2.8%。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些公司无论在经营状况良好时,还是在利润效益不理想时,R&D费用对销售收入的比例大体稳定。

  近年来,技术进步加快比较明显地反映在大型拖拉机上。拖拉机的**大功率继续提高,如阿格科公司的挑战者MT865橡胶履带拖拉机的功率提高到420.74kW(564hp),高速度为39.9km/h。迪尔公司2004年推出的9620系列拖拉机中,JD9620轮工拖拉机与JD9620T橡胶履带拖拉机的功率均达到373kW(500hp)。凯斯纽荷兰的Case IHSTX500拖拉机功率也达到373kW。

  拖拉机的高行驶速度也在提高,发达国家轮式拖拉机的**高速度多为30~40km/h,部分达50km/h。英国JCB公司的Fastrac系列拖拉机的**高速度为68km/h。橡胶履带拖拉机的高速度也由30km/h提高到40km/h。

  美欧多数柴油机机型的功率储备达6%~7%,扭距储备达30%~40%,排放达欧II标准。采用单泵单嘴、高压共轨的燃油系增多,开始出现四气门柴油机。机宽紧凑,外露管路少。传动系统中,美欧机型多用电液操纵的动力换档传动系、差速锁、动力输出轴、液压悬挂等。电子技术应用已完成了从监控功率向智能控制的过渡,从而使电子智能自动换档与多种类型的无级变速箱增多。迪尔、纽荷兰、福格森、道依兹法尔等公司的新机型均出现了无级变速箱,传统意义上的主离合器在减少。机载计算机与自动导航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增加。

  部分拖拉机型号的驾驶室噪声,如纽荷兰TL-A系列轮式拖拉机、挑战者MT系列履带拖拉机的驾驶室噪声均达到75dB(A)上下,福格森MF7400达71db(A),接近小汽车的标准。驾驶室渐趋豪华,其悬架装置进一步改善。除踏板外,操纵已移往驾驶座右侧,左侧有水杯座等与折叠式副座,副座多有安全防护装置。

  液压悬挂除常电控外,电子控制分置式液压悬挂增多。可选配前置动力输出轴与前悬挂。为了适应行驶速度的提高,常采用变刚性气液悬架前桥。橡胶履带行走系的型式趋于多样化。迪尔公司的大半架式车架对轮式拖拉机的总体设计有较大影响,但似乎并未在其它公司的机型上得到推广。

上一条:AVR公司GE Force旋耕整形机2013 下一条:农业机器人的春天就要到来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