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农机行业展望:十大关键问题!

作者:北垦农机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31日15:52:40 9156次浏览
分享到
2020年农机行业展望:十大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1:好行业还是坏行业?

这是是一个等同于人类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往哪里去?)一样的问题。很难回答,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企业是最典型的功利组织,所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一个好的行业应该是“很湿的雪很长的坡”,也就是这个行业空间容量足够大,所谓的“大水大鱼”,企业在这个行业里可以恣意辗转腾挪,行业可以同时容纳数个10亿级,甚至百亿级的企业。同时,行业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有足够的成长时间,也有足够的成长空间,没有明显的天花板,未来可以赋予充分的想象力。“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雪球才会越滚越大,才容易诞生伟大的企业,所以说机会大且机会长久的行业就是好行业。


国内农机行业整体上看,仍是一个好行业:先看行业发展空间,目前通过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系统销售的农机约有1800亿元,但非补贴机远远大于这个数,整体看行业内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数据应该是4500-4800亿元,这还是传统的农机;再看看特色农机,据高元恩讲,欧美农业发达国家约有3500个品类的农机,目前国内只有约1500个品类,也就是大量的农机品类在国内还没有出现,也就是新的空间和机会有实际需求,并且也有想象空间;最后看看成长时间,这个需要对比,据从中国农大杨敏丽教授讲,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从农机化起步到全面实现机械化用了20-35年时间,国内真正的起步是2004年,到今年才15年,并且国内农机产业起点低,需求复杂且丰富,所以国内真正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的时间预计会更长,所以很有可能还有20年的时间窗口。


所以国内农机行业目前仍具有“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的属性,仍属于好行业,值得为之奋斗终身。


关键问题2:处于行业周期的哪一个阶段?


宏观层面的经济有经济周期,中观层面的行业有行业周期,微观层面看企业有生命周期。绝大多数情况看,宏观经济周期和行业产业周期会同步,或在时间上略有前后差异,但企业生命周期和行业周期往往不同步。如果企业周期和行业周期同步,说明企业是站在“风口上的猪”,成功了是必然,不成功说明操盘者水平太臭。但如果行业在下行期,但企业且能逆势而行,就说明操盘者是个高手。


某种意义上说,行业周期对企业生命周期不起决定作用,但是行业处于周期的哪一个阶段对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培育期企业最难,成长期最惬意,成熟期是收获期,同时竞争压力大,衰退期日子难煎熬。


那么国内农机行业处于周期的哪一个阶段呢?笔者认为,整体看仍处于成长期,把成长期细分为成长初期、成长中级和成长后期的话,笔者认为是成长中期。按农机品类再从结构化分析,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播种机、插秧机、旋耕机等传统农机是成长期,畜牧养殖、植保无人飞机、自动导航、果蔬茶全程机械化、绿色环保、土壤修复等高新特色农机处于培育期和成长初期。


所以整体看,国内农机行业处于成长期,相当于人类的少年期,目前行业的下行和萧条属于“成长中的烦恼”,只是暂时的,大趋势仍是向上的。


关键问题3:行业惯性下行还是掉头向上?


这个问题只针对2020年。相信大家最关心的是明年怎么过,毕竟明年活着才能看到以后的太阳,否则就是“夏虫不可语冰”,这个问题笔者还是结构化的来回答。

大行情肯定是仍会惯性下滑,在宏观经济萧条、种粮收益减少、补贴边际效益递减、需求饱四座大山之下,行业仍是负重前行,下滑是肯定的,目前看阻止行业下行的刹车还没有找到,但行业并没有什么大利空,可以预见的是下行的幅度会收窄。

当然细分行业并不会这么乏味,事实上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且每一类产品还有内部的结构性变化。

拖拉机行业会有很复杂的变化。大中型拖拉机总量可能会微增,这是因为中轮拖的需求量在反弹,这是需求的理性回归和补贴政策的纠偏。同时180马力及以上的重型拖拉机需求量仍会减少,当然25马力以下的小四轮肯定还会减少。

新产品的代表,植保无人飞机数量仍会增上,并且会向20L级别升级,而以自动导航和作业监测为代表的北斗农机智能终端产品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并且前装市场增量会更大。

总之,大行情惯性下行,传统农机内部结构化变化,有增有降,智能化和绿色环保农机迎来最灿烂的春天。


关键问题4:补贴政策是延续还是大变?


尽管近期大家很关注农业农村部〔2019〕98号文,其中规定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期限到2023年,到期前由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评估确定是否继续实施。关于补贴政策在2023年是否会停止,这个谁都说不清楚,属于未来的大事件。任何一个政策都有其实施的时间和条件,如果到了2023年实现了农机化,那么这个政策的退出就是天经地议的事。另一方面,即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功成身退”,也会有其它的政策来接力,比如农机作业补贴、购机低息或贴息贷款等。总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包括以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仍会有,只是方式会变。


企业是活在当下的动物,即使2023年取消补贴政策,3年的时间足够企业做好市场化的准备了,所以2020年才是最重要的。据从中国国际农机展及近期行业协会、部委传出的消息看,2020年的补贴政策大体上会保持稳定,补贴资金会稳定在185亿的水平上,补贴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在局部上会有优化和调整。整体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传统农机,会更加支持经济实用型的机型和功率段,另外会鼓励高新特色、畜牧种养殖、绿色环保、智能化等农机,并且会给地方更多的权力和空间。


2020年是《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年,政策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2020年不会有大的变动,但2021-2023年补贴政策必定有巨大的变化。关键问题5:哪些热点会延续,哪些品类会成新宠?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雷军的这句话相信已经深入人心,对热点的追逐在商业领域是最平常不过的事。


自从有补贴政策之后,农机行业“城头变幻大王旗,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象非常普遍。主要是政策的引导和鼓励,抓住机会的企业赚的盆满钵满,比如2009-2012年的半喂入,2010-2015年玉米机,2015-2017年的烘干机。


在国内,农机企业抓热点就是和政策同频共振,对企业经营成败至关重要。2020年肯定会有热点品类。如果按传统农机和特色农机两种情况看,传统农机里中马力拖拉机、6公斤喂入量的水稻联合收获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2-3行小型玉米收获机,秸秆离田、还田设备,深翻犁具及配置动力、采棉机、甘蔗联合收获机等会热销,当然传统农机热销是相对的;高新特色农机里,具体一点的话,笔者看好植保无人飞机、北斗应用终端(自动导航、作业监测设备)、果蔬全程机械化、畜禽粪便处理、有机肥加工设备等将成为新宠。


关键问题6:国四如期执行还是再次延期?


这个可能是2020年最不确定性的问题。这次的排放升级,对于大企业是千载难逢的洗牌机会,但对于小企业来讲,就是高悬在头上的一把“达摩斯之剑”,迟迟落不下来。,笔者认为,同样的一个政策,对大企业是个利好,但对没有研发能力的、以追随型战略为安身立命的小企业是个鬼门关,能闯过关的,从此由鱼化为龙。另外,按照执行或延期,对不同企业的意义不一样。笔者认为,时间拖的越长,对大企业越不利,但对小企业有利,小企业可以有时间推出自己的国四机。


据从行业协会和主流的动力生产企业得到的消息看,国家环保部门极有可能会允许农机国三升国四再延期一年,但这也仅仅是也许,谁都不敢打保票。当然如果时间不会延期,有消息人士说在补贴政策上会对国三和国四产品采取差别化补贴。如果是这样的话,市场上将会出现国三和国四同时销售的现象,当然这也是一种过渡,时间也应该是一年。


对于谁都不敢确定的事情,建议企业不能报着侥幸的心理,要做最充分的准备,产品先准备好,假如2020年要延期,也可以提前把自己的国四机推向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等到正式切换的时候,产品成熟度就是竞争力。


关键问题7:智能化是催化酶还是制幻剂?


智能化农机在2017年开始兴起,在2018年、2019年越烧越旺。在传统农机同质化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没有一家企业对智能化掉以轻心。同时智能化代表着未来,现在虽然是小趋势,但不久的将来肯定是大趋势。引用一句名言就是“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到底该如何看待智能化农机?在未来会成为主流吗?智能化是催化酶还是制幻剂?要回答这个问题很难,笔者在这里只表达一个自己的观点。首先,要做好基础产品。智能化是农机产品上的一个功能,以减少或不用无人为主,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但千变万变,农机满足用户的需求不变,国产农机目前硬件产品还不过关,就不能太沉迷于智能化,否则就是舍本逐末,最后就会发现智能化仍是别人家的好。


其次,智能化确实是个趋势,并且已经有成功的案例。最典型的就是植保无人飞机,这是最典型意义上的智能化农机。目前已经流行,在全球范围内看,国产产品全面领先,这种领先是从技术、产品、营销、文化等要素上,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领先,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不应该怀疑智能化的正确性。


其三,智能化盛宴不一定是专为中国企业准备的。前面说过,智能化的基础仍是机械硬件,这仍是国产农机的短板。在硬件的基础上,搭配辅助驾驶、无人驾驶、作业监测等软件和传感器,连上后台数据处理器或平台就是一个完整的智能农机。在这方面,国产并没有领先。约翰迪尔从上个世纪70年代在自动导航领域就已经领先,并且一直在跟踪最前沿的技术,其产品在不断的迭代。近几年,约翰迪尔还不停地收购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方面的专业化公司,明显地看,是在战略层面构筑智能化时代的竞争实力。从2019年11月汉诺威展会上可以看出来,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克拉斯这些跨国巨头,无人例外都加快了在智能农机上的投入。国产农机在智能化上,虽然有后发优势,但是这些跨国巨头明显的已经觉醒了,他们一旦认真起来,未来智能化农机的全球化竞争格局就变得扑朔迷离了。智能化时代,是速度的竞争,是技术比拼,更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但不管怎么样,跑快一点总没有坏处。


关键问题8:同质化竞争会好转还是恶化?


在国内农机行业,同质化是企业的切肤之痛,也最为人所诟病,但也是所有企业的“囚徒困境”,都想逃离,但都难以自拔。那么2020年是会好转还是会恶化?笔者的答案是悲观的,2020年同质化竞争会变本加厉。可预见的有几个大的因素:


一是国三升国四,不管要按期执行抑或是延期,2020年企业都要处理国三库存,并且有企业打着清库存的借口大打价格战。据笔者了解到,一些跨国公司和国产一线品牌,都已经磨刀霍霍了,手段是降价、低配。


二是大公司要收复失地,主动或被动的都要开始行业的洗牌,目前行业竞争很不正常,每个细分行业都有太多的生产企业,拖拉机行业有200家,小麦机有25家,水稻机有60家,插秧机有110家,行业集中度太低的结果就是全行业都没有利润。所以几个大公司必将发动战争收复失地。大公司的行为会引起连锁反应,小公司会跟进,行业竞争会更加白热化。


关键问题9:经销商会大批退出还是会增加?


据相关媒体统计数据,2018年,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系统实现销售的国内农机经销商数量为16574家,达到了历史的最高位,比2010年增加了12000家,比2016年次新高也多了近1000家,相当于国内多了一个省的数量,虽然没有拿到2019年的数据,但笔者预计不会变化太大。


另一方面,经销商的平均营业额在大幅下降。2012年,农机经销商平均营业额是723万元,属于景气区间,平均算属于盈利区间,绝大多数经销商有较合理的经营规模,有规模效应。但在经过6年的持续下滑之后,2018年平均营业额只有353万元,2019年预计连300万都难保得住。


按笔者的经验整体看,很多经销商是入不敷出了,业务量太小,不但不能维持经营,更谈不上业务创新和扩大经营了,这是一种不好的征兆。


笔者预测,2020年农机流通渠道会出现几种变化,传统经销商会出现分化,市场资源会向大经销商集中,很多小经销商会因为销售规模太小而退出市场,另一方面以果蔬茶、绿色环保、畜牧养殖、植保无人飞机等为主业的专业化的经销商会崛起,也就是经销商要么变大,要么更专业,否则很难生存,剩下来的会大量退出。


关键问题10:进出口格局如何变化?


中国GDP在全球占比约15%,如果国产农机品牌在国内厮混的话,只能是在15%既定的蛋糕上互相争夺,而85%的市场白白让给了国外的同行。国产品牌在补贴政策的温床上躺太久了,很多企业失去了市场化的能力,要走出去非常难,且没有全球化的经验和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的能力。但不管有多大困难,都必须要走出去。


近几年,从总额上出口交货值要大于进口交货值,但从产品结构上看,出口的是中低端产品,用户看中的是中国制造的低价格,并且出口的高端产品是约翰迪尔、爱科、凯斯纽荷兰等跨国公司在跨国本土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是技术含量高的高价值的产品,比如大型采棉机、大马力拖拉机和大喂入量联合收获机和高端农机具、特色农机。


笔者预计,这种局面在2020年并不会发生多大的改变,但可以预见的是国产品牌对待国外市场会更加主动和大胆,尤其是中小企业有可能会成为排雷工兵,为国产品牌趟出生路口来。另外,笔者很看好国产零部件企业,虽然整机在出口方面处于劣势,但是国产优质零部件企业近几年表现优于主机企业,像河北中兴农机、金杆子、谷合传动、无锡中良、国瑞液压、征和链条等进入了约翰迪尔、凯斯、马斯奇奥等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零部件强主机才会强,这些零部件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会带动主机企业走出去。


文章来源:农机网

上一条:2008年麦考密克古董农机展 下一条: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出路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