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才叔,我家的植保机今天出门‘噔噔’地响,是不是冻坏了?”1月22日一大早,正在为“铁牛”做保养的山东省曲阜市吴村镇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印才被村民喊住了。眼下正是冬季机器养护的时节,村民尹彦勃在给家里的大功臣——高地隙植保机做保养时发现了大问题,可越修问题越多,只能来找王印才求救。
到了尹彦勃家,61岁的老王就变成了一名妙手回春的“老中医”,对着“病重”的机械“望闻问切”,敲敲打打间就发现了问题,原来是右前方发动机下的支重轮轴因为O形圈漏油“烧死”了。王印才让儿子王进驱车进城买了新配件,摸过扳手几下就为机器更新了骨架。
在村民眼里,王印才不仅是他们的村支书,更是位资深的拖拉机手,他不仅开着“铁牛”耕美了自家的小日子,更耕出了全村的富裕路。王印才父子延续40年的农机情缘,见证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机事业的蓬勃发展。
与农机结缘
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当时21岁的王印才刚褪去一身的青涩准备顺应时代大潮施展拳脚。“小王”意气风发地进了村里的农机所,开着两台长着四个大轱辘的拖拉机耕遍了村里所有的地。1981年,张庄村在曲阜市率先试行包产到户,成了各地争相学习的“标杆农场”。地块变小了,村农机所的两台铁家伙突然没了用武之地,不仅“吃闲饭”还占地方。
眼瞅着老搭档就这么“失了业”,王印才不忍心,东拼西凑弄了点钱,把其中的一台承包了下来。虽然当时半数村民都用耕牛耕地,但靠着农机耕作省时省力的特性,王印才和他的“铁牛”联手包下了另一半土地的耕作任务,凭着一股能吃苦、能钻研的干劲儿,小日子在不声不响间越过越红火。
尝到了开农机、修农机的甜头,王印才在1984年咬牙花6000多元买了一台天津产的“铁牛55”二手拖拉机,迈出了农机独立经营的第一步。“那比人都高的大轱辘,‘咚咚咚’地开进村,别提多气派了。看到这大马力的稀罕玩意,全村人硬是从村口跟着俺把车开回了家。”提起当初自己买下第一台大型拖拉机时的风光,王印才的嘴角忍不住地往上翘。他说,村里人好面子,那时候娶媳妇找不到汽车,就都惦记起了他这辆带篷的拖拉机,红色的油漆擦得铮亮,再挂上个大红绸子,不光喜庆,还壮场面。
把“铁牛”当奔驰、宝马样地“使唤”了好几年,虽然小外快挣得熨贴,可王印才心里清楚,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他的“铁牛”只有拉起犁来耕起地,才能实现它的真正价值。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耕牛被完全取代,务实的村民们通过比较发现:农机耕种的土地因为又深又好,往往比牛耕地多出不少收成,王印才和他的“铁牛”又开始忙活了起来。“那时候春耕秋收都跟打仗似的,全村4000多亩耕地,没白没黑地干,家里所有的车都用上,也得忙上40多天,效率达不到预期。”王印才说,为了提高服务能力,他又购买了收割机,耕种全包,自己家的农机作业生意慢慢火了起来。
领办合作社
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村民“洗脚上田”,选择了收益更高的进城务工。家里的地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却又弃之可惜,啥农活都能干的农机就成了最被看重的替代劳动力。巨大的商机诱惑下,张庄村掀起了一股农机购置热。排起长队的铁家伙不光参与到周边村镇的农业生产,更跨出省界,大举进军河南、河北等省份,农机服务产业做活了,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也同步滋生。
有服务好价格高的、有没客户硬压价的,原本就不大的市场一时间变得异常混乱。王印才看不下去了,提出在村里建立农机合作社的想法,一方面规范农机经营行为,另一方面也能延展服务区域。村里资历最老的“王大拿”站出来挑头,没人能说出一个“不”字。2013年,曲阜市张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和规范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并对车辆、设施、客户等进行资源整合,38台大型设备加上20多台植保机械,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跨区域、全链条服务能力。而王印才也因为扎实的工作作风,在50多岁的年纪,被全村村民推选为新一任的村党支部书记。
“老王干事又稳又专,每年农忙前都会对俺们这些‘半吊子’进行突击培训,平时也隔三差五地请专家来给俺们讲技术、讲维修、讲市场,还年年给俺们买保险。合作社的基础越来越牢靠、牌子越来越硬,外地客户争着让俺们去搞服务。”谈起自己村的合作社,村民郑斗银显得很自豪。从“小王”到“老王”,王印才扛起了村民依靠土地发展致富的希望。
用上无人机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王印才的儿子、1985年出生的王进现在子承父业,又成了合作社新的主心骨。大学毕业后,王进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跟着父亲做起了村里的“铁牛”饲养员。在这里,他大学攻读的农经管理专业派上了用场,研究新型农机、网上选购产品、拓展经营范围、扩大服务区域……比起父亲,王进多了不少“新技能”,农机合作社的经营也更加有声有色。
2018年初,吴村镇的农田里开进了几个“张牙舞爪”的机器人,王进手里拿着遥控器站在地头给整片农田喷洒了农药,不用戴口罩不穿防护服,种田变得越来越舒适。从过去单纯的耕地发展到耕种收、植保、烘干、秸秆还田,样样全能。按照王进的想法,新时代的农机服务就是要纳入农资供给环节,通过采用无人机、植保机等新设备,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服务,彻底解放农民的双手。
“时代变了啊,我这光懂开车、修车的老把式也该歇歇了。”看着坐在电脑前正在网上选购农用无人机的儿子,王印才由衷感叹。
在曲阜,随着农机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像王进这样有知识、有想法的年轻人加入到新型农民的行列,用全新的视野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如今,美好的蓝图正在成为现实。
文章来源:农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