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我市不少农户忙于大田农作物施肥、喷药等夏季管理。尤其在病虫害防治喷洒农药方面,拥有植保器械的农机大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市农机大户、保丰病虫害专业防治队负责人李海平介绍,他们今年防治作业面积超过了1万亩,其中植保无人机、高地隙喷雾机等先进农机作业面积占到85%以上,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逐年提升。
近年来,我市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户不断增多,已经搭建起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户为基础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了从春耕种、夏管理到秋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局面。农机大户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农机服务经营也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规模种地成农机大户主流生产方式
目前,通过土地流转或土地转租进行规模经营,减少种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已成为我市农机大户主要采用的耕种方式。
平定县张庄镇上马郡头村的祁素兵,是一位喜欢农机、热爱种地的农民。2008年,他筹借12万元与村里几个农机户成立了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拖拉机、收获机及配套机具30余台(件)。合作社以“种地为本、卖粮增收”为目的,经营着600多亩土地,其中祁素兵个人流转经营300多亩。他介绍,地种的多点,农资统一购买、农机成片耕种,可以降成本、提效率,增加收入。今年4月,他销售秋粮13万公斤,收入约22万元。
同样是平定县张庄镇的种植大户、农机大户郭建金,也尝到了集中耕种的甜头。2012年,他牵头成立了建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购进农机,计划通过多种地增加收入。近几年,他家的种植面积由原先10亩增加到130亩,集中连片种植玉米;农机具由最初两台拖拉机发展到收获机、旋耕机等一应俱全,农机总价值超过20万元。他认为,农机大户具备配套农机齐全的优势,集约化经营是长远发展的方向。
代劳耕作让农机大户成服务经营主体
近年来,不少农村面临种地农民缩减的现状,年轻人外出打工顾不上种地,而老年人因体力衰减种不了地。就算村民守家在地,若没有农机的话,农活不少,但收入不多,每亩收入几百元也不划算。农机大户的出现,为农户广泛提供代劳耕作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盂县路家村镇上乌纱村农机大户杨怀明认为,农机大户只有给其他农户提供代劳耕作,才能盘活农机。目前,他每年为农户提供农机作业200多亩,其中旋耕秸秆还田一体化一亩收入80元、机收一亩玉米70元。他介绍,现在村里400多亩耕地,主要依靠农机耕作,村民基本不干农活,普遍认为花钱用农机比人工更方便实惠。
祁素兵作为合作社负责人,带领其他农机大户,每年为本村及周边农户的3000多亩耕地提供社会化耕作服务,作业项目有深翻、旋耕、播种、收获等。不仅方便了农户种地,还增加了农机大户的收入,一亩地全程机械作业可收入约180元。
农机作业收入不断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已成为一种新趋势。“前几年,我市农机大户更新设备、增加规模、壮大自身的同时,为其他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增加收入。”市农机管理科科长杨栋介绍说,现在不少农机户对农机的认可度增加。我市农业机械化已由政府鼓励发展转变为农民自觉发展,更多农民主动加入农机作业大军,成为服务经营主体。
耕地有序流转成农机大户关注点
我市最新统计数字,全市农机合作社60家,农机大户76户,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1360户。目前,耕地的合法有序流转直接关系着农机大户的生存发展。
盂县苌池镇神泉村李秀峰是村里第一个农机大户,依靠农机发展种植业已经14年了。今年,他成立了明景绿亨家庭农场,进一步稳定种植面积、提升农机服务能力。这些年,他主要依靠流转农户零散的几百亩耕地进行规模种植,每年面临能否稳定耕作的困扰。每到冬天,他支付农户本年度耕地租种费,同时与农户协定明年续租、费用等问题。双方一般没有正规的流转合同,全凭口头协议,存在不稳定性、随意性。耕地流转费,每亩从几十元到三四百元不等。
祁素兵能够规模种地,耕地主要是流转村集体土地。土地流转后,他进行了投资改造,通过小块变大块、缓坡化改造、集中连片等形式,将土地修整为更适合农机耕作的田地。在规模种植的同时,他存在这样的忧虑:“钱花出去了,耕地整好了,到期后怎么办,是否能够继续耕种心里没底。”他认为,只有耕地稳定流转,才能促进农机的推广应用,农机大户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近两年,我市开展土地确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为耕地的合法有序流转提供了法律支撑和服务平台,进一步促进农业集约化。市农业农村局经管站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市各级土地流转相关机构已经成立并正常运转。农机大户和农户土地流转的双方,需要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备案、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等,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避免土地流转不规范情况发生,以更好地保障农机大户、种植户、村民等群体的利益。
文章来源:农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