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大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多个省市地区的种植面积十分广泛。农业农村部6月30日发布,我国矮化水稻种植已基本实现全覆盖。2018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4.5亿亩,产量2.12亿吨,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2.22%。种植面积广、产量高的背后是我国对水稻矮化育种技术的推广。
6月30日,一场水稻科技成果交易和产销对接竞价会在广东举行,18个矮化水稻新品种的科技成果成功转让签约。
水稻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我国是水稻矮化育种技术发展最快,成绩最显著的国家。目前我们种植的水稻几乎都是矮秆水稻,中国水稻矮化育种技术和杂交水稻技术以及它的产量都稳居世界首位。”
谢华安介绍说,目前,我国每年水稻的产量占全国粮食总量的30%以上。但在20世纪初,水稻品种改良因一直局限于高秆品种,抗倒伏能力差成为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上个世纪50年代,水稻矮化育种技术难关成功攻克,使这一困局得到根本性突破。
农业农村部科教教育司司长廖西元称:“品种矮化主要的贡献是提高了抗倒伏性,使得水稻品种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另外一个就是提高了水稻的收获指数,使原来的收获指数20%到30%,现在提高到了50%以上。”
据廖西元介绍,自1959年成功培育出第一个矮秆籼稻品种以来,60年间,全国累计推广矮秆籼稻良种175亿亩以上,在高秆品种基础上增产稻谷累计高达1.75万亿公斤。
转自:第一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