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机打田、起垄机起垄、生菜移栽机栽种覆膜……春日暖阳下,位于郫都区新民场街道的高产高效农机推广示范区的广袤田园里一片忙碌,多种类型的现代智慧农业机械“铁牛”穿梭于田间。
“这台是我们从意大利定制的生菜移栽机。结合本地土壤气候情况再次改良后,可以一次性完成生菜栽种和覆膜两个步骤。种完一亩地只需20分钟,而传统人工栽种需要半天时间,还达不到机械种植的品质标准。”指着田间一台搭配绿色拖斗的农用拖拉机,郫都区兴明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唐兴明告诉记者。“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机械化种植的甜头,租赁农机的订单不断增加,看来合作社今年要多添几台智能农机了。”
据悉,去年郫都区农机总动力达到25万千瓦,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达87.71%,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园的建设,将为郫都区加快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增添现代智慧农业的新动力。”郫都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生菜移栽机栽种覆膜一次完成
栽种覆膜一体
机栽生菜每亩多赚6000多元
沿着平坦的水泥路进入郫都区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灌溉渠内清澈的河水欢快地流向地头。纵横阡陌的田间,大片绿油油的生菜长势喜人。
“机栽生菜一年可以种植6茬。这茬生菜再过一周就可以收了。按现在的长势每亩可以收获优质生菜7000斤。按目前的市价,这块地收成有好几万。”生菜种植户林文狼开心地说。“对面这块地也已经垄好,马上就可以种植了。”
顺着他的指点记者看到,一块3亩多的土地已经平整好。10多箱待播种的生菜穴盘苗放在路边。机器启动后,4名坐在绿色拖斗上的合作社工作人员不停将一株株生菜苗投入移栽机中。机器驶过,平整的地垄里,菜苗栽种完毕,黑、灰两色的反光膜也同时完成覆膜。“意大利的移栽机只能播种,我们改良后的生菜移栽机增加了覆膜功能,节省了不少人工成本和栽种工序。拖拉机也换成了最窄的轮胎,沟渠恰恰是一个轮胎的位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节省土地,增加栽种面积。”唐兴明告诉记者。
机栽生菜有了产量也有了卖相,拓宽了富民增收的路子。“机栽生菜大小相对统一,品质也更好。机栽生菜每棵重量平均600克,手栽平均500克,且机栽收购价格一般高于手栽0.2元每斤,算下来,机栽每亩每年产值比手栽多2600元,加上节约的4000元人工成本,机栽每亩年收益能多6600元。”生菜种植大户贺彬算了一笔账。“现在生菜移栽机走俏得很,要提前好几天才能订到。”
起垄机平整垄地
定位误差1厘米以内
导航仪覆盖附近5公里范围
在一块刚刚收割完成的土地里,合作社的小梁翻身坐上旋耕机,打火启动,下地,土地深松,一气呵成。在田边,一个类似摄影三角架的仪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安在脚架上的接收器不断闪着红点。“这是北斗慧龙设备,相当于一个GPS导航装置,主要为起垄机提供信息化服务,让它最大程度地保持直线操作。设好点位后,可以覆盖点位附近5公里范围。”唐兴明透露。“导航系统开通后,起垄机身上则有一个接收装置,司机不用握方向盘,通过看屏幕就可以掌握起垄。第一步通过旋耕刀将土块粉碎,第二步镇压成型一体完成。以前起垄要靠撒石灰、秧线,1亩地三四个人要半天时间,还存在不直和高矮不一的问题,有了北斗系统这个信息化的‘大脑’,北斗自动驾驶仪导航定位误差精度在1厘米内,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记者看到,在北斗系统的指引下,驾驶员小梁不需要紧盯方向盘,只需留意泥土有没有堵塞机器的阀门。10分钟左右,一道20多厘米高的平整垄地就形成了。“这个进口的起垄机我们也改良过,前端改成了大滚筒,增加垄面高度,更适应生菜土壤种植条件。我们合作社很多洋机器都经过改良,变成更适合村民耕种的智能农机。”
据悉,自2017年郫都区安排财政资金对购置安装北斗农机管理终端给予专项补贴后,这样的农业“黑科技”在郫都区逐渐普及。北斗应用开始逐渐渗透到起垄播种、土地深松、作物收割、秸秆还田等农业生产工序。目前,全区16家农机合作社数百台农机安装了北斗系统,“下一步还将打破北斗农机系统与农业物联网系统的隔阂,实现农户与农机服务的有效对接。”郫都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转自农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