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增速放缓,进入深度调整转型升级期,市场发展状况整体低迷。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我们农业机械化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的发展却还处于不平衡、不充分阶段,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
聚焦行业发展现状,我们一起来看看行业大咖们是如何说的?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总体上看,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缺门断档和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并存,机具的可靠性、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农机和农艺融合不够,品种选育、栽培制度、种养方式、产后加工与机械化生产的适应性有待加强。三是适宜机械化的基础条件建设滞后,存在农机“下田难”“作业难”和“存放难”问题。要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出台更多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张兴旺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14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千多亿元,直接惠及的农户3300多万,扶持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购置农机具4000多万台套。简单来讲就是“234”:2千多亿元、3千多万农户、4千多万台套,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农机化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博
在农机装备方面,应不断融合各类高新技术,提升机器的可靠性和综合性能,深入拓展设施、养殖、农产品加工领域,弥补薄弱环节的装备短板,向高效化、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在农机化方面,要以标准化为核心,以智能化为支撑,装备耕种管收四个环节,在具备感知功能的基础上搭建智能化平台。
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巡视员王家忠
综合分析当前的形势,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的总体思路目标是:以更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质量农机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农机利用效率经营效益为核心,以组织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推进农机农艺农事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规模经营融合为重点,培育发展各类农机服务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农机服务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和农村生态、农民生活服务领域延伸,优化创新链、扩大服务链、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中国农机院研究员、产业创新中心主任吕黄珍
政策先行。“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绿色增产等技术攻关,推广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品种和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农业地域特点决定了我国农业机械和农业生产模式必须是区域化的,而标准化将进一步为机械化服务,另外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大农业,大食物”观,意味着未来农业机械面向的对象“山水林田湖草,一个都不能少”,农机行业迎来又一次发展机遇。
其次是发挥技术重点,向着单机的智能化、群体的网络化和节能环保三大方向发展,植保、烘干、剩余物利用是当前三大热点,在未来,农田质量、食品安全、植物工厂则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然后要准确把握产业趋势,智能化农业装备有望得到较大突破,整体解决方案等新型商业模式必将兴起,农业装备融资租赁业务潜力巨大,特别是农机化服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蓝海。
最后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发展智慧农业。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工业工程研究所所长胡耀光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已经成为装备制造行业的新趋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迅速变化,用户个性化需求增加,产品更新速度加快,技术手段也不断支撑着生产系统和制造系统的变化,从传统的流水线、装配线到柔性制造系统,再到可重构制造系统,大规模生产模式已难以满足目前的生产需求。
尽管我国农机装备领域仍处于大规模生产阶段,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必然会向个性化定制方向发展。个性化定制模式从需求、设计、库存、渠道、成本、客户等众多方面显现优势,不仅是产品设计目标向着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转变,设计模式与生产模式也更加灵活高效,运作模式也转变为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优化、协同创作。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敏丽
总体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宏观环境继续向好,社会各界特别是高层领导也更加关注农机化事业。九大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水稻机械化水平稳步推进,机械种植比例继续提高;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继续提升,籽粒收获备受关注;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向好,更加注重提质增效;马铃薯机械化水平继续提高,发展空间大;棉花机械化生产稳步提升,机收水平加快;油菜生产机械化薄弱环节增长较快,作业水平稳步提高;花生播种、收获两个薄弱环节机械化加快发展;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快速恢复增长;甘蔗机械化生产有所突破。农机市场继续保持活力。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李安宁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我国农业生产已经由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为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引领农业生产方式的新时期。在新时期,我国农机化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三高三低”、“三多三少”。
“三高三低”即作物上,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高,棉油糖、果菜茶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从地域上看,北方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高,南方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低,从产业上看,种植业机械化水平高,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水平较低。
“三多三少”指小马力中低端机具较多,大马力高品质机具较少;技术上单项应用技术较多,集成配套的农机化技术较少;主体上,小规模自用型农机较多,规模化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较少。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涛
对于未来农机行业的发展,我们总的感觉是,短期低迷,中期高度震荡,长期向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永恒的进化主题。行业结束跟随性、无差异、泡沫性增长,粗放发展的所谓“战略性机遇期”已经终结,“只要放开发展似乎怎么做都对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毛洪
纵观整个农机市场,未来将出现短期低速,中期高度震荡,长期向好的局面,同时,在3—5年内将保持低速平稳发展。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机流通企业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如竞争更加激烈,流通主体规模普遍偏小、效益不佳等。
为保障农机流通市场顺畅进行,应加强重点农机产品数据统计和区域预警,对区域保有量呈饱和状态的农机具,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定期公开发布或者实时可查相关保有量数据和最佳保有量数据,避免农户不了解本区域情况而盲目购机。同时,严格监管、规范二手农机市场,避免农机经销商回收后拆卸零部件充当新品出售,杜绝农机质量无保障、售后无服务的现象。
转自农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