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以“新农药 新技术 新飞防”为主题的航空植保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本次论坛由国家航空植保创新联盟和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论坛汇集无人机植保行业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飞防服务组织及药剂企业,重点聚焦无人机植保的实际药效、可能的环境风险、专用药剂/助剂开发、操作流程规范、用药安全等话题,共同商讨这些共性疑难问题的解决之道。
无人机飞防迎利好 购机最高可补3万元
2017年,航空植保得以迅猛发展,飞防进入了百万亩规模作业时代,仅河南省2017年植保无人机累计作业量就达1028万亩。
河南省植保站副站长韩世平介绍,河南相关主管部门自14年起开展无人机试点补贴工作,近年来经过主管部门和联盟的推动支持,目前已形成以安阳市和西华县为核心的植保无人机及药剂研发、生产、销售、飞防服务等全程产业链。
不仅在河南,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推广处副处长张园透露,2017年使用了中央财政资金2000万元,补贴购置植保无人飞机近1000架,新增作业面积超过200万亩以上。预计年底全国保有量将突破1万架。
“无人机将会是机械化下阶段示范推广的重点。”张园表示,2018年,6个试点省份已陆续印发实施方案,对购置符合试点条件的植保无人飞机予以每架1.6—3万元不等的补贴。明确补贴对象为从事植保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对个人购置植保无人飞机暂不予补贴。下一步将研究扩大补贴试点实施范围,逐渐完善相关规定,并推动相关制度上升为国家法规,同时进行农机农艺相结合广泛开展植保无人机示范推广活动。
防治效果、安全操作、专用药剂等痛点待解
经过大规模作业的实践验证,以作业效率见长的植保无人机飞防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与此同时,飞防的施药效果、专用药剂、安全操作等方面的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成为影响飞防发展的关键因素。
论坛上,不少专家指出,当前航空植保发展存在飞防专用药剂和助剂缺失、植保无人机施药缺乏作业规范、植保无人机施药的防效与安全性有待提高、缺乏对行业行为的监督管理等几大问题。
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精准农业航空中心主任兰玉彬指出,航空植保施药药液浓度较高,若施药不当,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且易发生飘移,对周边作物、水生物、环境等造成不良影响。目前,飞防药剂缺乏,在飞防作业过程中所用药剂大多是常规药剂,剂型选择不当或药混不匀等,都可能会影响无人机施药的防效以及作物的安全性。另外,许多植保无人机操控手缺乏植保知识,以及因部分操控手责任心不足而导致航空植保作业效果不佳,也是不少专家、农户质疑植保无人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企业所生产的植保无人机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无人机性能不稳定,也会导致防效不佳和安全事故。
兰玉彬建议,在飞防专用药剂的研发、登记方面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促进航空植保安全施药;加快制定行业相关标准及规章制度,规范行业行为;同时,建立航空植保行业监管部门,加大对行业的监督力度。
发起无人机植保药效与用药安全倡议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黄伟东表示,近年来拜耳对飞防这一新兴的植保作业方式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和持续跟踪,启动了专用助剂与相关产品的开发,并与业内多家领先公司合作,启动了多个产品与作物在无人机飞防上的应用试验,建立了拜耳无人机植保试验操作标准与指南。无人机植保产业发展诚然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拜耳愿和各方代表一起,共同探索“安全用药、高效喷洒,合作共赢、助力农民”的发展道路。
为推动行业快速有序发展,共建行业秩序,此次论坛面向全行业发起了“无人机植保药效与用药安全倡议”。
面向无人机植保相关企业,倡议履行社会责任,建设高效专业的管理团队,重视植保无人机的防治效果与用药安全;基于各企业产品特点,投入专门的研发力量,从不同角度提升无人机植保技术防治效果;行业伙伴合作共建无人机植保药效评价标准与安全操作标准并承诺严格按照该标准开展业务;行业伙伴以为农户造福为己任,共同宣传关注无人机植保药效与用药安全。
面向植保无人机用户,发出如下倡议:一是依据无人机生产商与农药生产商的标准操作无人机与使用农药。二是避免为了盲目提高作业面积而提升飞行速度牺牲药效。三是使用合法合规的农药产品,避免使用假冒伪劣农药。四是作业过程中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具,确保操作手安全作业。五是操作手应培训后上岗,同时掌握无人机操作技能及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如:能够避免作业过程中在田块之外喷洒农药;避免污染水源及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非靶标生物。
转自互联网